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動物村的藝術季/我家鄉的裝置藝術(第12週11/20-11/14)

    暨上週四的戶外教學後,我們將探索體驗設計成一份學習單,請孩子們利用周末的時間,紀錄行啟紀念館的美。本週我們延續此主題,並將學習單展示於學校的白板上,讓孩子當一個小小解說員,練習和大家說出自己在行啟紀念館的發現和自己的創作,詩安說他印象最為深刻的是故事聽完出來看到的「蛋」有的說是逛行啟紀念館外圍的貓咪壁畫、坐在磚塊椅子休息等待的磚塊椅和石桌、柑仔店外的擺設和椅子、一隻背著牛寶寶的牛媽媽裝置藝術、旁邊還有得來速、我們一起在外頭寫生的行啟紀念館建築物…。分享過程中,聖元提到在做學習單前,奶奶有利用周末的時間帶他到行啟紀念館再次觀察與紀錄,之後回家完成這份學習單,這份用心與細心,讓我們感受深刻,要幫他和奶奶按好幾個讚鼓勵嘉獎一下!

    在探索完行啟紀念館後,我們運用臺灣地圖,一起認識我們家鄉~雲林縣斗六市所在位置,運用圖片和Google Maps地圖導覽,一同探索與體驗斗六在地的裝置藝術有哪一些,因許多地點(如膨鼠公園、水岸親水公園、鵝媽媽親水公園、太平老街藝術燈籠…)是孩子們生活中常遊玩或曾去過的地點,孩子們參與的話題與興致不減,活動結束後也開心地分享著,很可愛。

    在認識完斗六的裝置藝術後,我們帶領孩子一同創作一份屬於自己的藝術空間藝術,運用曼陀羅的概念進行線條構圖,完成後再進行空間著色與動作拍照,只見孩子們的專注在自己的著色中,藉由著色過程提升孩子的專注力與創造力。

    除了裝置藝術的概念發展中外,動物玩偶的主題我們也持續再進行,再認識完手掌偶、手指偶、棒偶、皮影戲偶…可以運用於扮演中外,我們也可以運用一些服裝與身體動作進行扮演,如穿著動物裝進行動物型態的模仿等。為讓孩子們可以對各式動物有更深刻的觀察與認識,我們藉由動物裝上的耳朵、飲食和習性進行一些引導與探討,孩子們總結出野狼、老虎、獅子、獵豹、企鵝…是肉食性的動物﹔長頸鹿、乳牛、鹿、斑馬…是草食性的動物﹔小豬、小狗…是雜食性的動物。野狼和小豬的耳朵是尖尖的(很像三角形)﹔長頸鹿和乳牛的耳朵很像葉子的形狀,尖尖的﹔老虎的耳朵有點像半圓形…,關於耳朵的概念,我們將會在下周持續延伸與延續。

    延續動物概念,我們再次運用臺灣地圖,和孩子們一起探討可以在哪個縣市看到這些動物,像是豬可以在雲林縣看到(養豬大戶),野狼、老虎、長頸鹿可以在台北木柵動物園看到,牛可以在雲林縣、苗栗縣、台南市看到,藉由動物與地圖的連結,讓孩子能對自己所在的地方更為有概念唷!